產業地圖

杭州灣
寧波杭州灣新區是因橋而謀、與橋同興的發展大平臺,其前身是慈溪經濟開發區(慈溪出口加工區),2001年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立項開工而從慈溪城區遷入杭州灣新區;2005年在開發區內設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區,成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區(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2009年根據省市決策,對新區功能定位、規劃范圍和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決定在整合慈溪出口加工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基礎上,設立寧波杭州灣新區管委會,于2010年2月23日正式掛牌。新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全省15個產業集聚區之一,目前規劃陸域面積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50平方公里,托管1個鎮及23個行政村。
杭州灣新區成立8年來,在省市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到2017年年底,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0億元,同比增長15.0%;完成工業總產值1570.3億元,增長20.1%;實現財政總收入133.6億元,增長32.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6.2億元,增長2.6%,比2009年分別增長了6倍、3.7倍、12.4倍、7.3倍,年均增速分別為27.6%、21.4%、38.3%、30.3%,其中規上工業產值、財政總收入基本接近慈溪市水平,今年有望實現成立之初提出的再造一個慈溪工業的目標。在2011-2016年全省15個產業集聚區綜合考評中,取得“六年四奪冠”的佳績,走在了全省大平臺建設的前列。
慈溪
慈溪慈東濱海區位于慈溪市東部,總規劃面積168平方公里,其中產業園區70平方公里、龍山新城15平方公里,是國務院批復的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慈溪市“東融寧波”、“北承上海”的前沿陣地。產業園區70平方公里分五期開發建設:一期、二期22平方公里已經建成,園區還有有47平方公里(7萬余畝)土地空間可供開發。園區目前已落戶企業315家,已投產232家,2013年園區GDP達到35.17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50.6億元。
慈溪新興產業集群區位于中橫線以北、慈溪中心城區西北側,集群區重點培育符合本地發展的新興產業,著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為主的“4+x”產業體系。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近期建設區塊5.53平方公里。被認定為寧波國家高新區慈溪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成為首批4個專業園之一。目前落戶產業項目22個,總投資59.56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產值213.66億元。
余姚
余姚經濟開發區余姚經濟開發規劃面積105.15平方公里,現已形成濱海新城、“千人計劃”產業園、城東新城、遠東工業城等“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引進企業20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03家,億元以上企業207家,集聚起精密模具、家用電器、機械五金、電子信息、新材料等五大主導產業。201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327億元,實到外資2.8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和12%。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連續三年綜合考評名列浙江省省級開發區第一名,并被授予省級特色品牌園區和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基地稱號。
浙江余姚工業園區原名余姚市姚北工業新區,成立于2002年1月,2005年12月更名為浙江余姚工業園區,園區規劃面積31.6平方公里,并由國家發改委審核確認為省級開發區。園區東至寧波北侖港80公里,西至蕭山國際機場90公里,北距杭州灣跨海大橋20公里。園區經過十二年的開發建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發展實力不斷增強,逐漸形成了以制造業為主體、商貿業為補充的現代產業新格局。形成了紡織化纖、機械軸承、塑料電器和裘皮產業四大工業支柱產業,其中億元企業23家、外資企業34家、上市企業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201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16.6億,規模商貿銷售5.5億元,一般性財政收入8億。
余姚節能照明及新光源產業集群示范區余姚節能照明及新光源產業集群示范區位于余姚泗門鎮,占地500畝。目前園區已形成了20多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據統計,余姚市燈具產品中現有浙江名牌產品5個,寧波名牌產品20個,中國馳名商標3個,浙江著名商標5個,寧波知名商標20個,成功注冊了余姚燈具產業集體商標“余光”。寧波燎原燈具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計量學院聯合申報的“基于微結構增光和多維散熱的LED燈具封裝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至2012年底,全行業已有企業12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9家, 實現產值124.86億元,億元以上企業20余家,主要有“燎原”、“耀泰”、“和惠”、“億鑫城”、“新峰”、“貝泰”、“泰聯”等。
余姚市家電特色產業集群經過30多年的發展,2009年我市被中國輕工聯合會、中國家用電器協會認定為“中國家電制造業基地”,2010年余姚家電被工信部命名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2013年,我市3000余家家電及零部件等相關企業實現產值637.5億元,同比增長8.79%;小家電整機出口超22億美元。其中,規模以上家電企業285家,實現產值 321億元,同比增長5.2%。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總量的26.5%。我市家電產品有八大類數千種之多,如以吸油煙機、電熱水器為主的廚房家電類產品,以吸塵器為主的清潔類家電產品,以電吹風、電熱水杯、咖啡壺、電熨斗為主的日用小家電產品,以家電配套件、電線、電纜、插頭為主的家電配件類產品,以及以剃須刀、足浴盆為主的個人護理保健類產品等等。
石化
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2002年11月寧波化工區(以下簡稱基地或園區)管理委員會成立,確立依托大乙烯工程,發展臨港石化產業方向。2004年5月,總體規劃獲寧波市批準,園區規劃面積調整為56.22平方公里。2006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準為省級工業園區。2009年5月,被國家發改委認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2010年,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同時,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化工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化基地”,2010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開發區,定名為: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
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寧波市唯一的專業石油化學工業園區,區內有全國最大的鎮海液體化工碼頭,年吞吐能力超500萬噸;有全國最大的煉化企業――鎮海煉化, 具有年煉油2500萬噸和乙烯100萬生產能力。園區以石化工業循環經濟生產理念為指導,確定自身產業的總體定位,以“煉油乙烯”項目為支撐、以液體化工碼頭為依托,以烯烴、芳烴為主要原料,重點發展乙烯下游、合成樹脂和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為特色的石油化工、新材料產業,逐步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的石化產業鏈。目前已落戶的國內外著名企業還有:荷蘭阿克蘇諾貝爾、韓國LG甬興、SK、法國道達爾、德國朗盛、日本大賽璐化學和鎮洋化工、巨化科技、杭州灣腈綸等。
經過八年的快速發展,產業集聚明顯,單位土地平均投資強度達到6960萬元/公頃,平均產值1.58億元/公頃。寧波石化區已經累計完成工業投資518.84億元,園區已擁有生產企業140余家,2013年園區(包括煉化、利安德、LG甬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817.60億元,利潤74.69億元。
鎮海
寧波市大學科技園寧波市大學科技園按總體規劃目前已建成的房屋建筑總面積35052平方米,可用于企業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場地面積達21896平方米;同時,寧波市大學科技園A區的“創e慧谷”二期預計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園區通過引入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同時優化配套服務,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服務水平,目前園區創業公共服務機構22個.其中:中介服務機構3個(寧波市鎮海杭誠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寧波中通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寧波市鎮海嘉慧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金融服務機構6個(寧波開圣擔保有限公司、寧波市鎮海開天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寧波開源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寧波市鎮海聯合擔保有限公司、寧波寧舟擔保有限公司鎮海分公司、杭州銀行鎮海支行),風險投資機構6個(寧波金第舫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寧波諾泰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寧波達克投資有限公司、賽伯樂基金、寧波市天翼宏元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寧波朗盛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商務服務機構9個 (寧波翰林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寧波市鎮海現代俊銘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寧波東鷹人力資源開發服務有限公司、寧波人才金港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甬泰律師事務所、寧波開元會計服務有限公司、現代金報思米思餐廳、新四方餐廳、寧波創智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園區還成立了寧波市鎮海區創業者聯盟,通過定期舉辦“互通有無創業大講壇”專題講座,給創業者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在這一年中部分企業也獲得了一些獎項,其中寧波現代俊銘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被授予了精益人才培訓基地、寧波開元會計服務有限公司獲得寧波市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城市制造業綜合功能區城市制造業綜合功能區包括浙江省鎮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寧波(駱駝)機電工業園區,主導產業是成套設備、電子電器和機械基礎件制造業。
1、浙江省鎮海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1994年8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1996年8月獲批首次開發面積1.5平方公里;2002年8月經寧波市政府確定開發面積7.5平方公里。2006年3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由國土資源部核準開發首次規劃面積為5.1546平方公里。2006年9月,鎮海經濟開發區與鎮海區蛟川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2010年7月經省政府批復同意為省第二批開發區整合提升單位,整合提升后面積為27.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以精密機械、電子、化工三大支柱產業以及特色產業園—北歐工業園區。其中,精密機械企業267家,電子企業112家,化工企業11家,紡織企業76家。截止目前,上報統計報表企業613家,其中規模500萬元以上企業335家,產值上億企業23家。
2013年底,鎮海經濟開發區共有2000萬元以上企業63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93.8億元,占區域總產值的65.9%;銷售收入194.5億元,利潤總額7.5億元;園區累計批準各類項目997個,累計總投資237.6億元,累計外資項目投資總額23.2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14.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億元。其中2013年合同利用外資4391.82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821.76萬美元,引進市外內資2.66億元,分別引進文化創意項目和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23個和4個。
2、寧波(駱駝)機電工業園區:成立于2001年9月,原規劃面積8.4平方公里。為整合資源、提升產業結構、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2007年6月寧波市人民政府批復成立寧波城市工業功能區,規劃面積為25.51平方公里(甬政發〔2007〕43號),其中鎮海片區面積為10.82平方公里,實際可用土地為13909畝,已經建成9330畝,正在開發面積345畝。
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功能優勢和資源優勢,本著“低門檻引進、高效率服務、好環境發展”的要求,自2001年招商引資以來共累計引進外資和區外內資項目近百個,其中投資規模超過1億元的項目有20來個,工業項目總投資約50億。由于相對集中、連片和有序開發,初步形成通訊設備及電子電器、汽車零部件、金屬機械加工、工業縫紉機等四大產業群。
2013年園區共有2000萬元以上企業128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93.7億元;銷售收入190.5億元,利潤總額14.4億元。
3、澥浦創業工業園:廟戴區塊是澥浦鎮“十二五”工業發展重點項目,用地性質為一類工業用地。該地塊規劃范圍東至廣源路延伸段,西至慈海大道,南抵規劃橫三路,北臨現狀企業及廟戴村莊,總用地面積約595畝。功能定位是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為周邊區域工業安置和海洋經濟(石化經濟開發區)配套的區級產業區。根據鎮海區分區規劃和澥浦鎮總體規劃對廟戴地段的定位,該地塊的項目的招商引資重點為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截止目前,招商引資工作已基本完成,粉末冶金設備制造、緊固件專用設備制造、房車電動輔助設備制造、數控設備制造、汽車配件制造和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制造等六個裝備制造與新材料項目已簽約落戶。工業園區建設現已全面啟動,兩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剩余項目建設預計將于2014年全部啟動。
江北
寧波(江北)高新技術產業園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間擬設立的省級開發園區之一,園區位于寧波中心城區西北部,東至金田銅業城東側和私營工業城西側,西至江北余姚行政區域分界線,北臨江北大道(61省道),南至高速公路東西連接線,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一期啟動區塊2.87平方公里,位于園區整體規劃區的北部,東至沈海高速,西至江北余姚行政區域分界線,北臨江北大道(61省道),南至蕭甬鐵路。
寧波(江北)高新技術產業園距寧波中心約15公里,距離寧波櫟社機場20余公里、距離北侖港約38公里。沈海高速出口近在園區門口,為寧波市北端門戶客廳、上海遠郊,從園區出發至上海僅為1.5小時車程,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土地資源較為充足,是寧波市江北區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與戰略空間。寧波(江北)高新技術產業園的發展是契合寧波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要,也是江北區委、區政府打造江北品牌,建設產業集聚區的重大戰略決策。
寧波(江北)高新技術產業園位于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區域范圍內,慈城是寧波市八個衛星城之一,中心城區唯一的建制鎮,位于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東與鎮海區相連,西與余姚市接壤,北與慈溪市相臨,南隔余姚江與鄞州區相望,可謂是“眾星拱月”。鎮域面積102.5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9萬,下轄39個行政村,6個社區,是江南地區唯一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古縣城。寧波(江北)高新技術產業園的發展是慈城衛星城“新型城市化與新型產業化”融合發展道路的新的嘗試。
江北工業區概況位于江北區中西部,距市區6公里,是寧波市最靠近中心城區的重點工業園區之一,規劃面積24.37平方公里,由江北投資創業中心和江北城市工業功能區組成。江北城市工業功能區由于土地宏觀調控原因,從2004年起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江北投資創業中心毗鄰北外環、江北大道、繞城高速公路和杭州灣大通道連接線,規劃面積9.6平方公里,從2000年開始開發建設,目前已建成面積7.6平方公里,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6.19億元。杭州灣跨海大橋開通后,園區成為寧波接受上海產業輻射的重要門戶區。
江北投資創業中心(分為B區和C區兩個部分)基礎配套建設標準為“八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電、排污、通訊、電信寬帶網、有視、天然氣和土地平整)。目前整個中心的基礎配套已基本完成,累計建成道路50萬M2、綜合管線38公里,建成橋梁21座、綠化41萬M2,治理河道10公里。基本達到區塊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公共設施配套齊全的要求。
管委會機關及人員情況江北工業區管委會是江北區委、區政府直屬常設機構,一級財政預算單位,代表區政府統一實施對江北投資創業中心和寧波江北城市工業功能區建設的領導,負責園區的規劃、開發建設、招商引資和管理服務工作。管委會實行一套機構、三家單位合署辦公(管委會機關、兩個國有獨資公司),兩園區實行公司化運作,各區域內資金實行自主平衡。管委會內設“七部一辦一所”,即辦公室、財務部、招商部、規劃建設部、公共事務管理部、經濟發展部、前期部、門戶區現場管理部、安監所,共有干部職工51人。其中公務員17名,事業人員12名,合同制職工22名。
園區經濟發展情況至2013年底,園區已累計引進來自美國、臺灣、意大利、英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企業,企業總投資超過120億元,其中外資企業約占33%。到目前為止,園區共有投產企業246家(其中工業企業191家,商貿業37家,建筑服務業18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76家(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限上服務業13家,列入區工業三十強企業12家,明星服務業企業1家。
園區以先進裝備制造業為導向,努力打造六大優勢產業集群:以東力傳動為核心的機器制造產業群,以中策為核心的柴油機發電機組產業群,以康賽妮為核心的高端紡織產業群,以愛柯迪為核心的汽車精密鑄件制造群,以華翔為核心的汽車內飾件制造群,以柯力、水表為核心的儀器儀表制造產業群。
寧波保稅區
寧波保稅區于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是浙江省唯一的保稅區;位于東經121度53分,北緯29度56分。地處北侖港南側,中國大陸沿海的中段,當今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與上海隔海相望,西接寧波市區,南與臺州相連。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三大主體功能。寧波出口加工區于2002年6月21日由國務院批準設立,是我國第二批出口加工區。2003年10月28日,園區通過海關總署等國務院八部委的封關驗收。2004年3月12日正式封關運作。出口加工區園區設在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四至范圍是:東起富春江路,南至太白山路,西至沿山路(現改名為新安江路),北到雁蕩山路。分二期開發,首期開發2平方公里。產業導向:1、國際貿易產業,建有固體化工市場、金屬市場(鐵礦砂和鋼材市場)、進口食品市場及寧波船舶交易市場;2、先進制造業:包括液晶光電產業、計算機產業、集成電路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3、保稅物流產業:拓展期貨交割功能、拓展出口采購配送功能、進口分撥及第三方物流。
大榭開發區
大榭開發區堅持“主攻大企業、大集團”的招商策略,大力發展臨港石化、港口物流、能源中轉三大支柱產業,先后引進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萬華化學、日本三菱化學、韓國韓華化學、德國林德氣體、香港招商國際、東華能源、香港利萬等一批世界500強、行業內龍頭企業和國內重特大企業,已成為國內最大的MDI生產基地、原油中轉基地,亞洲最大的液化石油氣倉儲中轉基地,環杭州灣產業帶石化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寧波三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
江東
高新區
寧波國家高新區與新材料科技城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運行模式,綜合實力在全國147個國家高新區排名第16位,位居“國家隊”第一方陣。寧波國家高新區成立于1999年,原規劃面積18.9平方公里,2007年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2013年寧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以高新區為主要依托建設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大決定,明確科技城核心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約55平方公里,包括國家高新區、高教園區北區、鎮海新城北區三個區域,由管委會實施“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2015年,鎮海新城北區成立貴駟街道并由高新區托管,高新區實際管轄面積擴展到35平方公里,下轄三個街道。2018年2月1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寧波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標志著正式納入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平臺。
寧波高新區(新材料科技城)的功能定位為:一是發揮對全市科技創新的引領輻射作用。通過搭建科技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要素、完善科技服務體系,發揮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和溢出效應,輻射帶動全市產業轉型發展。二是打造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高地。通過搭建創新創業載體,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和創業團隊,形成全市人才資源最富集的區域,為全市科技創新提供智力支持。三是為全市新興產業育苗和示范。高新區離中心城區近,其業態以研發、孵化和示范性產業為主,為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技術、人才支撐和產業培育示范。
高新區科技創新和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五年來企業R&D經費支出年均增長20%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約7%;發明專利申請數年均增幅50%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0件;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87%和52%。集聚國家“千人計劃”人才44名、省“千人計劃”人才91名、市3315人才(團隊)146名(個),先后引進陳建峰院士、黃維院士、徐政和院士、李立浧院士等15位國內外院士在我區創辦企業或建立科研團隊。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成全國首個新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寧波新材料聯合研究院,成功創建全省首批、寧波唯一一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北侖
一、臨港工業產業帶從甬江口開始,沿海岸線自西向東直到白峰峙南、峙北,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是北侖臨港大工業最集中、特色最鮮明的產業基地,重點發展鋼鐵、石化、能源、造紙、船舶等產業,規劃建成我國華東地區重要能源原材料產業基地和大宗物資倉儲集散中心。目前已擁有臺塑臺化、逸盛石化、寧波鋼鐵、寶新不銹鋼、亞洲漿紙業、三星重工、海越新材料等臨港大企業,目標規劃構筑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優化的臨港產業集群。
二、大港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東至鳳洋一路和松花江路,南至泰山路,西至富春江路,北至明州路,規劃面積8 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智能裝備、精密機械、裝備電子等產業,擁有海天精工、弘訊科技、拓普集團、雪龍集團等一批著名品牌,以及開發區科技創業園(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智能裝備研發園(國家智能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核心區塊)、國家塑料機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通過轉型升級和挖潛改造,騰籠換鳥、退二進三、低產田改造等工作受到省市肯定并在全市推廣。基地目標建設成為主導產業優勢明顯、高新技術企業高度集聚的產業基地。
三、大碶高檔模具及汽配產業基地東至富春江南路—靈巖山路—沿山河南路,南至錢塘江南路,西至新安江南路,北至穿山疏港高速公路,總規劃用地面積3.05平方公里。目前園區一期企業項目已竣工,二期計劃年內建成。基地以生產高檔模具以及模具產品、汽車配件為主導產業,旨在打造較完整的模具制造體系和以壓鑄模具為核心技術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加快北侖模具和汽配產業轉型發展,進一步提升北侖模具和汽配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小港裝備產業基地位于小港下邵區塊,規劃面積約4平方公里,計劃分二期建設,已出讓土地面積約3600畝。基地在數控機床、注塑機、電氣機械、新能源裝備等四大標志性領域擁有重點企業25家,其中包括海天、球冠電纜、華夏一品、韻升等8家集團(企業)區“龍騰”工程工業龍頭骨干企業。基地還擁有高新技術企業8家,國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國家級注塑機檢測平臺1家,市級院士工作站1家。目標建成裝備工業的魅力窗口、特色裝備工業的發展高地、具備國際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五、汽車產業基地主要依托吉利汽車,由吉利汽車春曉基地及吉利汽車北侖基地兩部分構成。吉利春曉基地位于北侖春曉西區,總占地面積約2000畝,由年產20萬輛整車項目、50萬臺七速雙離合變速器(7DCT)項目以及汽車核心零部件配套園區構成,零配件園區已引進佛吉亞、英瑞杰、新岱美、拓普汽配、三環汽車等配套企業,各項目正在建設中。北侖基地位于北侖城區,主要為整車項目,2013年整車產銷12.9萬輛。吉利汽車帶動了北侖一批汽車配套產業發展。
海曙
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劃調整后,海曙區區劃面積從原來的29.4平方公里擴張到595.5平方公里,新劃入9個鎮(鄉)、街道和1個省級工業經濟開發區(望春工業園區)。以石碶、高橋、古林、集士港、洞橋、橫街等工業強鎮(街道)為重點,利用中心城區良好的生產服務業基礎,初步形成了具有海曙特色的工業經濟體系。2017年,全區工業經濟總量首次邁入千億以上臺階并跨入工業經濟大區行列。
目前,海曙區以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為契機,構建了以智能經濟、數字經濟和時尚經濟為導向,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紡織服裝、高端汽配、文教文具、家用電器、金屬制品等五大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的“365”產業體系。2017年,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27.96億元,占全部工業產值的78.0%;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07.86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18.8%;實現出口交貨值223.55億元,同比下降4.4%。2017年,全區累計完成工業投資68.66億元,同比增長12.1%,其中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8.69億元,制造業實現稅收總額44.09億元,同比增長11.4%。
寧波梅山國際物流產業集聚區
寧波梅山國際物流產業集聚區是2011年經浙江省政府批準成立的全省14個產業集聚區之一,重點規劃區面積68.15平方公里。我區大力推進一區多園”建設,即保稅貿易物流、冷鏈貿易物流、汽車貿易物流、高端裝備、生命健康等產業園,同時,著力打造千億級“國際貿易島”,千億級“財富管理島”和國際化“藍海休閑島” 三張名片。
2013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6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4億元;梅山集聚了3569家企業,注冊資本1102.4億元,其中類金融企業599家,注冊資本1017.5億元;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0.4萬標箱;梅山整車進出口數量突破1萬輛,區域發展形勢良好。
鄞州
一、鄞州工業園區寧波鄞州工業園區于2002年底成立,并于2003年2月14日正式開園。2006年4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06年第23號公告,確定園區為第五批通過審核的省級開發區。園區總建設框架約20平方公里,累計投入近17億元。園區累計引進工業項目23個,有11家投產,其中有高新技術企業5家,上市企業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國家級、省級及市級工程中心各1家。2013年9月,由省經信委主辦的首屆浙江省級工業園區綜合評價工作評選初步結果顯示,鄞州工業園區在這次綜合評價排名位列全省41個省級工業園區第六,位列寧波市各省級工業園區首位。
2013年,園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50.8億元,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56.8億元,規上利潤總額4.9億元,全社會規定資產投資3.5億元。今后園區發展目標是要把園區打造成大項目、大企業的投資熱地,上市公司的樂園。
二、望春工業園區寧波望春工業園區是省級工業園區,同時又是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新能源及環境友好材料產業分基地,省級生態化建設與改造示范區,省創新型工業園區。園區成立于2002年12月,總規劃面積31.44平方公里。2006年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被正式確定為省級工業園區,管委會開始獨立開發6.8平方公里的核心區,明確了建設“四高”、“四一流”科技型環保園區的發展目標,LED、鋰電池、光伏電池三大產業鏈建設卓有成效。
2013年,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45.8億元,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42.2億元;實現規模工業銷售收入40.98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7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0.5億元,同比增長30.7%;完成出口交貨值8.45億元;其他各項經濟指標均平穩增長。
三、鄞州經濟開發區鄞州經濟開發區成立于2005年8月,是鄞州新興的產業園區,也是市級重點開發區域。開發區域東臨象山港,西依沿海中線一級公路,北領北侖與鄞州分界線,南至鄞東大嵩江。距寧波市區35公里,離北侖港18公里。近期開發面積為7平方公里,遠期總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
鄞州經濟開發區以發展臨港型、出口加工型的一、二類工業為主,著重引進高新技術項目,以及符合環保節能政策導向的循環經濟產業。
2013年,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8.4億元,增長9.5%;固定資產投入21.5億元,增長19.8%;出口總額3.2億元,財政預算收入2.7億元。
2013年,園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50.8億元,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56.8億元,規上利潤總額4.9億元,全社會規定資產投資3.5億元。今后園區發展目標是要把園區打造成大項目、大企業的投資熱地,上市公司的樂園。
四、南車產業基地寧波南車產業基地是寧波對接央企的重大項目、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基地。2010年6月9日,寧波市與中國南車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共同簽署了建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和海外出口基地的戰略合作協議,2011年1月,產業基地正式掛牌成立。此后雙方就產業基地規劃選址、引進落戶項目與產業規劃等問題進行了反復論證與評審,2011年8月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破土動工。到目前為止,產業基地與中國南車簽約項目達到8個,規劃投資65億元。
從基地現有南車落戶項目的結構來看,超級電容、城軌整車、儲能式有軌電車、超級電容無軌電車、能饋式供電系統、電力牽引、新能源電機、管網裝備、屏蔽門等項目都是中國南車憑借長期技術積累和創新的重大產業引領性項目,屬于我市缺乏、國家支持發展的先進裝備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產業拉動作用。
東錢湖工業園區
東錢湖工業園區位于東錢湖旅游度假區北部,東至梅湖江,南至鄞縣大道,西至錢湖1號路,北至鎮界,規劃面積5445畝,已開發建設3210畝,由工業區經濟服務中心專職管理,區域確定了“3+2+x”產業導向,投入、產值和稅收三大入園條件。目前,園區內企業300多家,規上企業34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主要優勢行業有以智能電網儀器儀表及控制系統、智能家居、大規模集成電路引線框架為主的電子電氣行業,以汽車控制拉索、汽車變速控制系統、智能多功能方向盤等為主的汽車配件行業,以港口機械、動車配套、石油設備等為主的設備制造行業,醫療設備為主生命健康行業。目前園區正在重點引進智能電網儀器儀表及控制系統及數字醫療設備為主的電子電氣及生命健康企業,打造以電子電氣和生命健康專業園區。
奉化
奉化市濱海新區奉化濱海新區地處浙江省東部沿海,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的東海之濱,象山港西北側,奉化市東部沿海地區,周邊三面環山、南面臨海,與棲鳳、洪溪等11個行政村相連,面積約1.6萬畝, 濱海新區總規劃面積10.67平方公里,總城市建設用地8.8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占70%,規劃人口3.0萬人,主要來自二產所積聚的人力資源和由此帶來的三產服務人群。
濱海新區目標定位為:寧波南部綜合性生態經濟區,奉化市東部濱海新城。以先進制造業為主要發展方向,實現產業向集約化、高端化方向發展,以低碳、節能等親環境型產業為發展重點,打造奉化綠色工業發展基地。
奉化市經濟開發區奉化經濟開發區位于中國東部黃金海岸中段、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的東海之濱,南部緊靠奉化新城區、背部緊靠南部、毗鄰上海。
成立于1992年,前身是奉化臺商外商投資開發區, 1993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開發區。2005年,經國家發改委審核,再次確定為省級開發區。在三橫區塊的基礎上,先后成功打造了尚橋科技工業園、寧波竹產業工業園。形成了“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
奉化經濟開發區三橫園區是浙江省外向型經濟示范園區和吸引國內外投資的主要基地,位于奉化市城區北部,毗鄰江口街道,與鄞州相近,三橫園區規劃面積8.5平方公里,依托上海、寧波、奉化三大城區的區位、功能和資源優勢。云集了來自世界各地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企業。目前,以電子通訊、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新型材料和服裝服飾五大產業為主導。
尚橋科技工業園區于2008年正式啟動,位于西塢街道南部,距同三高速公路奉化出入口5.5公里,毗鄰甬臺溫鐵路奉化火車站、區位優勢顯著。
園區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嚴格按照“七通一平”基礎配套標準開發建設,并配備文化體育、醫療衛生、行政辦公、社區服務等公共設施,園區以寧波市政府提出的“五大重點優勢產業”和“五大重點新興產業”為導向,主要引進電子電器、汽車零部件、裝配制造業、新材料、新光源和醫療保健六類技術先進型、資金密集型、管理先進型、資源集約型、生態環保型、產出高效型的市外項目。
竹產業工業園區2010年6月,竹產業園在奉化市經濟開發區江口街道區域范圍內落戶,規劃總面積為2300畝,該園區定位為寧波市地方特色經濟產業基地,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設施配套優的現代化產業,主要分竹制品加工、筍制品加工、竹子生化利用和物流服務等4個區塊,逐步打造成為產業集聚、布局合理、配套齊全、政策完善,并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國內一流竹產業園區。
象山
象山產業區基本情況介紹象山產業區全稱寧波市環杭州灣產業帶象山產業區,位于象山港南岸,象山縣域北部,總體規劃于2003年10月30日經寧波市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復同意。園區規劃面積115平方公里,分臨港裝備工業園和城東工業園兩個區塊,現有落戶企業154家,基本形成以裝備制造、精密器械、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為主的產業集群,是寧波市重點開發區域之一,也是象山縣重要的生態型工業發展基地。
臨港裝備工業園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是浙江省內唯一具備發展海洋裝備制造基礎條件的區域,在一期40平方公里的規劃范圍內,擁有國內稀缺的連片可利用深水岸線近20公里,最深水域達73米,可建萬噸、千噸級以上泊位90個,港口腹地遼闊,土地資源儲備充裕,地質條件優越,多為適合重型裝備產業和一般裝備產業生產的巖基型和第四系地質,且園區地處長江與沿海江海水路聯運的交叉口,海陸交通便捷。臨港裝備工業園絕佳的資源條件和投資環境,吸引了大批重裝企業前來投資創業,中石油、中石化、寶鋼、杭鋼等裝備行業巨頭紛紛搶灘落戶。
臨港裝備工業園的開發建設填補了寧波乃至浙江重裝制造基地的空白,倍受省、市各級政府的關注和重視。2013年,臨港裝備工業園被寧波市政府納入寧波新裝備制造基地“一基地四園區”產業規劃,成為寧波國家高新區象山園、寧波新材料科技城象山延伸區。同年,中國軍工企業管理協會授予臨港裝備工業園“中國(象山)國防科技工業產業園”稱號,目前全國僅三家單位享有這一國家級稱號。
近年來,隨著園區開發建設進度的不斷加快,工業用地需求旺盛、建設用地緊張的情況日益嚴重,象山產業區未雨綢繆,利用臨港資源優勢,大力開展圍涂工程拓展發展空間。在臨港裝備工業園規劃范圍內,象山產業區謀劃實施大港口圍涂工程、大中莊圍涂工程和烏嶼山圍涂工程三個項目,將新增建設用地面積約12500畝。其中,大港口圍涂工程圍涂面積6378畝,新建堤線5110米,建筑內容包括海堤、估算總投資25億元,計劃2014年底開工建設,現正在辦理海域使用審批;大中莊圍涂工程填海面積741畝,新建堤線1400米,估算總投資2.5億元,由浙江良和交通建設有限公司以BT模式承建,已于2013年底開工建設;烏嶼山圍涂工程圍涂面積5300畝,新建堤線4730畝,估算總投資15億元,計劃2015年開工建設,現正開展區域建設用海規劃編制工作。
象山經濟開發區象山經濟開發區創建于1992年,1994年批準為省級開發區,經過多年的發展,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15.81平方公里。主要由工業示范園、濱海工業園、城南高新創業園和仁義涂區塊組成,已形成以針織服裝、機械裝備、電子電器、汽配模具、新能源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具體分布如下:
工業示范園:位于象山中心城區西南,1992年開始建設,控規面積5.64平方公里,產業定位以一、二類工業為主,是象山針織服裝、汽車零部件、模具、傳統機械電子等象山傳統產業的集聚區。園區工業基礎扎實,市政設施配套齊全,商業街、生活小區、商務、餐飲娛樂等生活配套功能相對完備,已成為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濱海工業園:位于象山縣域中東部,2005年開始建設,控規面積5.21平方公里。產業定位以承接示范園傳統電子電器、機械模具等傳統制造業,以及新能源、醫療器械、先進制造業等特色產業為主,未來將通過鼓勵企業創業創新,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進大企業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形成特色型生態型先進制造業基地。
城南高新創業園:位于象山中心城區南部,控規面積3.46平方公里。產業定位以2.5型產業為目標,發展輕微型的、環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業,是產研結合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和綜合生活配套區。
濱海科技園(仁義涂):位于象山中心城區南部約10公里,控規面積1.5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積2200畝(其中實際可用面積約1700畝),計劃投資5億元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定位以科技先導型產業為主,打造新材料制造基地。
寧海經濟開發區
寧海經濟開發區于1994年8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2013年開發區啟動了新一輪的整合提升,將三門灣新區(暫名)、寧西生態工業園和西店工業園整合至寧海經濟開發區。整合后,寧海經濟開發區面積達到223.29平方公里,其中,國家核準區14.6平方公里,已授權核心區面積76.32平方公里,輻射帶動區132.37平方公里。作為寧海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正科級機構,開發區管委會全權負責開發區的開發建設,并于2007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示范區。目前區內聚集了國內外企業807家,其中來自美國、香港、臺灣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252家,占全縣的43%,累計合同利用外資10.56億美元,占全縣的74%,實際利用外資4.92億美元,占全縣的72%。區內投產企業69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7家,占全縣的51%,從業人數5萬余人。現已形成以五金機械、模具、文具、電子電器、汽車零部件、燈具等六大特色行業為主的工業格局。同時,新型建材與家居、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裝備等行業也正在快速發展之中。